考研网上

国美考研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考研零基础跨考,不畏征途只因热爱...(中国美术研究院考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国美考研 |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考研 | 零基础跨考,不畏征途只因热爱









写|在|前|面



距拟录取名单公式已过些许日子,回头来看这段经历,感谢自己,也感谢很多老师、朋友、亲人们的支持鼓励。从懵懂无知到找到兴趣点再到最终录取,这个过程是在起伏中坚定着初心、在忧虑中保持着乐观的。于我而言,最苦恼的事不是任务多、时间紧,也不是压力大、焦虑多,而是无人指点。在跨专业考研的路途上,一个人默默摸索实在事倍功半,我也有过一瞬间迷茫,问自己是否最终要为青春年少的冲动买单。



最终,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更谢谢研至带给我的指引。我们都经历过冥思苦想、默默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痛苦,自然更珍惜真传一句话带来茅塞顿开的快感。我在研至遇到了为我指点迷津的师长,更遇到了很多朋友,这令我深感庆幸。研至的老师时而严厉时而亲切,往往三言两语间便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所在,这期间更纠正了我多日的迷茫与误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信心上都给予了很大的鼓励。



一个负责的机构、一个热心的朋友,永远是登山途中的指示牌、九十九度水的一把柴。



近日我收到学弟的留言,他也开始准备跨专业考建筑系。我认为这是青春该有的激情与勇气,所以值此文略书心得与经验,同各位有理想有毅力的朋友共勉。



01



考研情况|望境阔——定位青春



basic information



国美是诸多艺术者与追梦学子心中殿堂。2016年九月我初到这里,心中几分好奇几分惊喜更有几分自卑,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令我们忘记如何创新、如何长大、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本科四年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选择发展方向与未来道路的重要性,同时在这个广阔的平台里争取更多机会使得自身所爱与目标逐步清晰。一位老师说过:“决定日后成就大小的是你的格局,影响日后发展方向的是你的眼光。”考研这个阶段落幕,回头去看这个阶段会觉得已然平静,只是每个阶段都要用心,我们的人生历程更要时时用心。





多多尝试,慢慢去懂



本科时我尝试过多种事情,后来发现“技不压身”是千真万确的名言。我愈加热爱古诗词、文学美学、建筑空间等领域,更在喜爱的方向上不断追逐又充满信心。在微信部门推出的文章里我曾写过这样一句:“没杨絮、没风雨的天气,要抬头走路;有抱负、有未来的小蛙,要挺起胸膛。”



回想16年暑假初来乍到,这片学校带来太多惊喜。第一次看见开敞明亮的天井,我情不自禁地“哇”了出来,当时我说不来具体的感受,但后来才明白是其中精神性的力量吸引着我。象山校区留住了杭州人的记忆,彰显了美院人的精神,传承着中国古人的诗性意志,这是王澍老师的得意之作,更是王老师青年时期坚守信仰与不断积淀的成果。“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一句桀骜不驯的言论震惊建筑界,他认为只有留住手艺和传统的建筑师才是真正的建筑师,而敢于冲破体制的人我们认为他们与世道格格不入。我最初好奇: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这么“狂”?可后来也看到一个人的“个性”与一件作品的“调性”多么重要。



我喜欢清净,无数个夜晚我在象山校区漫步,她的体块、空间与楼梯令人充满美好的联想。本科期间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饭后散步:在湖山漫步了四年,每月每年都会产生新的感悟,这里到处是令人惊艳的地方,每一处细节都令人感动。我不仅看,更是去想去思考,去思考为什么这里跟普通的建筑不同。那一次我在14号楼的湖边静坐,湖心的14号楼散发典雅之气,这引导着我联想:为什么这样的建筑与环境只在校园出现呢?



这个问题令我想起一位老人,那次下乡考察时偶遇的老人令我难以忘记:他用尽半生精力将自己故乡的点滴记录,如今身体颤颤巍巍,眼神却充满坚毅。假如有朝一日人们要寻找村子的根,那老人的几十本书便是最好的参照:每一座小桥、每一个房子、每一句方言等皆详尽描述。告别了老先生后,我时常对随行的朋友说:“我忘不了那位老人的眼神。”我深受国美思想的影响,大一大二时并不懂所谓“诗性精神”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从老人身上我得到了些许启发。



本科课程与建筑关联不多,但带给我的成长不可估量。本科课程令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拘泥于常规;在面对不同的思想见解保持宽容的态度与独立的理智。四年时间让我对传统与所谓的“土”有了新的见解,多次的课程调研让我加强了对传统手艺与文化的钟爱,这个过程里我会为老一辈手工艺人的执着功力感动,亦为传统缺失的现实深感惋惜。不得不说,诸如设计美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等课程,我最后做出的成果深度不够,这让我深感四年的学习远远不足。



从大二开始我的兴趣点就在建筑方面逐渐凸显,一次在建院的讲座上我听到了“自然建造”,这令我联想到了本科的文化遗产课程的思想,也再次想起那位老人。本科民俗课程是我极其喜爱的,某次课上有老师问过我:“若有这样的机会,你愿意像那位老人一样去做那些事吗?”答案当然是愿意的。终于在系里黄倩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定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建筑系压力很大,我曾陷入很深的惆怅,但最终做好了面对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出身家庭与本科生活,让我形成了有节奏的紧张度、名利前的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是最大的礼物!













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大一时同学们多数已经开始计划未来做什么,几年之后有的如愿以偿但有的依旧浑浑噩噩。我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大一在迷茫中转瞬即逝、大二在懵懂里彷徨呐喊、大三在成长中踌躇徘徊、大四在觉醒后奋发图强。有些岁月枯燥无味、有时我我们漫无目,时间在悄悄溜走,负罪感会充斥身心。有时看着别人风风火火,携手而行,自己尚有想哭出来的苦痛。



我们每个人的规划都不同,通往目标的路单一纯粹,而懒散的借口多种多样。促

使你不断摸索与前行的动力,可以是一个目标甚至可以小到一句话。“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是极其抽象又富含哲学深度的名句,我从不刻意去研究深挖它的价值,却总在有意无意间对它赋予新的理解。这仿佛成为我学习路上的一句指引与参照,让我在不同阶段的实践里对其深入又反思自身。我不敢去谈这句话本身的哲理,多是以一种“散步”与“漫谈”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浅薄感悟。



宗白华先生说过: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艺术最后的目的是将瞬息变化的自然美的印象普遍化、永久化。任何经验都达不到艺术的高度,“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才是艺术区别于概念的源泉。若抛开大的思想不谈,具体到一个学习过程更是如此,对于建筑我几乎是“无”,那我就要有坚持下去从零开始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这一定是我进入新的领域的前提。



一位完全跨专业的考生,心中一直充满着压力与恐慌。甚至一战在专业课考场看到上百位建筑系考生时心里也隐隐发怵。从狠心确定目标起,听到最多的是建筑系很难考之类的话,但真正去接触了会发现:虽然内容多、时间紧、门槛高,但不至于无从下手,所以首先我们不能被大而化之的笼统固有观念束缚了勇气,继而接受自己的平凡与平淡,在适应孤独与枯燥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02



初试专业课|塑心明——抛砖引玉



suggestion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早上背诵、上下午听课刷题、晚上回顾应该是正常的节奏,无论你备考多久,这都是一个不能急功近利的过程。当今时代有着互融互通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都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思考,故而我们要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思想,各学科、各领域间要学会融合贯通。接下来一点浅薄经验是综合一战与二战、初试与复试来写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关于建筑理论



一个小白,要从最基础的建筑史踏实学习继而梳理一个出发展脉络,时间线、思想线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辅助。从基本的建筑史开始,我首先将每一个时期的建筑师与建筑案例全面了解,而重要的发展时期与重要建筑师会更加详尽理解。这里我们必须抱着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去评价一个建筑师而是放进发展阶段、从一个建筑师的成就看到时代发展进步的成就、从一个建筑师的疏忽看到时代进程的缺失……我们一定是先梳理好脉络再去添枝加叶地细化研究的,这样也便于将日后学习的知识对内心的框架不断地补充。



例如,中国古建筑的园林是一块重要的课题,它涵盖面很广,中国的诗词境界、阶级观念、书画精神、天人合一思想、空间营造等皆在其中。这是一个最精深也最开放的学问,需要你首先是一个“东方人”,了解东方、了解古人,也需要古代的文化与载体有一定了解。我起初从童寯先生的“造园三境界”作为切入点,然后以此为突破口看到了园林与古诗古画、园林与构图、园林与视觉文化、东西方园林的共性与差异等无穷无尽的知识。



从基础的三本建筑史,到延伸性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忧郁的热带》《城市建筑学》、《江南园林志》、《园冶》等,再到《说园》、《林泉高致》、《野性的思维》等,这是从基础到拔高的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能在本科期间就阅读过很多,而备考的几个月时间里想看完这么多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我建议即便没时间看,也要进行浏览、对书籍的主旨进行把握与串联,这对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促进帮助极大,而读书过程中养成的思考与阅览的习惯也会伴随着我们一直带给我们很多好处。



还有,在书籍的积累有一定量基础上后,对学术论文进行检索与有针对地阅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优秀论文是多领域全方位层次的精华,对我们进入新领域有很好的指引作用。为什么主张多看书多思考,因为硕士阶段需要我们更多提出独立见解,面试时老师也更喜欢酷爱阅读的同学。





关于建筑快题



我自小喜爱手工,但到中学不得不中断。大二黄倩老师的空间设计课程,令我重拾对建筑的喜爱:当时接触到“罗比住宅”的模型制作给我带来很多乐趣,还有“光之教堂”那巨大的十字形光芒给我留下深刻的震撼,这些触动令我对建筑的热情像星火燎原一般展开,当时我就想:简单的几何形,与自然光结合居然换发出如此强大的魅力!加之我对建筑学科心仪已久,所以萌生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与黄她对此深深赞同并鼓励。



“建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是我决定跨专业以来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当时赶上毕业季,所以一战我对快题几乎没什么准备。2019年12月底上考场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看到考场内二百多位建筑或建筑相关专业的优秀生,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一个小白来干嘛?”



二战时进行全新规划,“一次做好一件事,一次进步一点点”是我的目标与每天坚持的信念。抱着愚公移山的心情,我先把基础作图规范记好,小到一个楼梯、一扇门的尺寸我都会一点一点地补充,再到卫生间、厨房等的分布我也是一点一点地解决;接下来我又在方案里加入体块叠合、园林式入口、空间情境营造等相对高级的追求。学无止境,虽然取得进步是可喜的,但不更上一层楼你就会以为这是巅峰。面对建筑我们或许首先需要“眼高手低”,需要首先把眼界打开,然后将所见所学用于实践。但眼光高了,也代表动手能力要跟上,毕竟到时你会发现:脑海里的意想和实操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美院一直强调“读书养心,劳作上手”,修心养心是根本,但动手是获取进展的最直接方式。



复试的准备时间不如初试那么多,这需要我们在初试前就打好专业课基础与手绘基础,备考的方式其实大同小异,但复试考题会灵活多变,需要我们坚持主见、随机应变。



今年国美建院复试快题题目对于建筑学、城市设计专业的同学肯定出乎意料,因为是一道园林景观的题目。在考场上大家都对这个题目手足无措。我在这里建议大家:要冷静下来严格审题,不要过多关注其他人的方案如何,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与独特见解,哪怕自己的方案与其他人的相差很大也不用自我怀疑。因为严格审题又坚持独特思考的卷子一定是高分的!



03



初试建议|文化课



suggestions for cultural courses





初试|英语



我们尽量选择英语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更多专业变化,当今时代对英语的要求愈加上升也无形鞭策我们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所谓“取上得中”,以英语一的学习方法与强度准备,万一专业上只能报考英语二我们能多考至少十分。英语国家线往年是40+,而2021届因为太难国家线被拉到37分。考研英语没大家说的那么难,但要换一种学习方式。



一句话说在前面:单词是基础、阅读是突破口、真题是王道。为什么说需要我们换一种学习方式呢?首先从单词上说,考研词汇量很大也很杂,而我们随着年龄增长,理解能力在提升而记忆力在下降,所以英语单词的记忆应当采用“词根词缀”记忆法,构建词汇语义场也是很好的方式;再者,想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我们必须从阅读理解切入,阅读理解占分数多,而且做透阅读理解会连带着增强单词记忆、促进长难句理解、全面提升英语水平:还有,每天要深入剖析阅读真题,做到单词、句型无死角。真题刷够三遍,成绩就一定不会低;最后我要说:英语开始的多早都不算早,毕竟政治不能晚于9月份开始背诵,再加上专业课需要分配时间,英语越到后期学习时间就越少。所以,英语一定要今早开始,而且要打好基础,不然到了后期会处于崩溃边缘。





初试|政治



高中是理科生的同学或许会为这一科更发愁,但之前是文科生的同学也不要掉以轻心。加强对政治的学习是很必要的,而且相同时间里学习政治获得的回报更大更明显。政治题型分选择题与大题,其中选择题最容易拉开差距,也需要我们扎实学习于长期积累。我是一边听课一边刷题,错题都给写上详尽的解析,每天早起又可看看错题加强记忆与理解;关于政治无论是背诵知识还是回答大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总结与拉框架,会总结框架与脉络的人都不会差;知识框架的梳理、时间轴的脉络、相似知识点的收集等都至关重要,每一处细节的努力都可能为你多得几分。进入12月份大家一定都在抓紧被肖四,肖老押题真的很准,我发现除马原之外的几个大题,如果把同类型大题的四道题的答案串联一起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这样我们便可以举一反三地应对考场上出现的同类型题目。







04



复试建议|面试



suggestions for interview



近两年面试分数占比越来越高,这其实不无道理。我认为:初试已考过快题,复试再将快题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意义不大;再者,研究生需要更综合的能力而非应试能力,你的理解能力、个人认知、形象品德等都极其重要。能进入复试的同学已经是优中选优,在老师眼里你们是平等无差异的,我们自己也要确信硕士阶段这又是全新的起跑线,我们都会从零开始;我们更要相信老师的眼光是尖锐的,你是金子就不要害怕被看到闪光点。



之前有人告诉我:“你是跨专业的同学,如今面试占比提高,对你来说是大大的不利。”我反而不这么认为,因为不同专业更有不同的思想,相信老师希望听到不同领域的声音;但这一定要建立在你有大量积累与专业认知上。后来面试老师果真对我很好,我不仅不紧张反倒觉得看到他们亲切无比。我带去的作品集与论文他们看的很仔细,这令我很惊喜。我不敢说我的作品集多么精彩,但作为跨专业考生,我所付出的、用心的相信他们看得到。







05



想对学弟学妹说|斯是远方,也傍今朝



something to tell you



四年时间令我爱上杭州也离不开象山校区。在这里,黎明太阳躲在树林与楼体身后,微风带来丝丝凉意,带来清晨露水的清新;中午时分纯净的蓝天如接天幕布拥抱着美妙的世界;黄昏时空气中弥漫着水汽蒸腾的味道;夜间河对岸的水岸山居,绵延起伏下灯火通明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指引下,如今看山是山、看水依旧是水。从青涩懵懂到成长平实,一颗新苗怡然落地生根。最后,再次感谢研至老师的帮助与支持……



考研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岁月有加,望坚持理想;心境使然,要寻觅归处。我们可以记下不同阶段的心情,然后在未来合适的时间节点上做可能的比较,这让我们可以看到逐步走向未来的自己……



谨以此文献给正在备考、追梦的大家:肆意笑泪,青春归位;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图片整理|研至艺术设计工作室



文稿来源|研至艺术设计工作室



更多资讯,关注文末公众号~



未经允许请勿使用本文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国美考研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考研零基础跨考,不畏征途只因热爱...(中国美术研究院考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